天气预报:
身边的榜样——陈文翔
【发布日期:2025-05-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文翔 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2023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莆田市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比赛 获得一等奖。2023年6月指导学生参加莆田市第十四届少儿故事大王比赛获得二等奖。2023年9月被评为莆田市先进教师 

爱无言1996年秋季,我中专毕业,被安排到莆田市聋哑学校。怀着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喜悦和对未知环境的忐忑不安,我乘坐公共汽车来到涵江汽车站,穿过旧福厦路,又七拐八弯地走过几条幽深的小巷,一路打听,来到了位于涵江塘北路176号的莆田市聋哑学校。从那时开始,我与特殊教育结下27年情缘。我仍记得初进校园时的第一印象:简陋的校门,两座旧楼房和一个黄土小操场。两层楼的是教学楼,三层楼的是学生宿舍兼教师宿舍和办公室,黄土小操场边上还有一座小小的土建三厢房,外墙白灰早已脱落。后来我才知道,那也是教师宿舍。我站在操场上,心里有些许失落,尽管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学校条件不好的心理准备,但破旧简陋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想。当我走进教学楼时,几名听障学生看见我,用手语问我是不是新来的老师,我回复“是的”,学生们便纷纷围上来用手语向我问好。那一瞬间,看着孩子们单纯朴实的目光中对新教师的好奇和期待,感受到他们用特有的语言极力表达的善意,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报到后,学校把我安排到盲生部工作。我带的是第二届的盲班,有11个学生,我担任班主任兼数学教师。盲生部开办于1995年。由于当时莆田市聋哑学校的无障碍设施条件不足,主管部门便在城厢区霞林街道育华小区内一楼购买了两套对门的套房作为盲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两套房子的客厅是两个年级的教室,其中一套套房的房间作为女生宿舍,另一套套房的房间作为男生宿舍,剩下的房间作为教师办公室和值班室。由于经费有限,只简单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装修,刷了白墙,十分简陋。就是在这个由客厅改成的教室里,我和同事们教孩子们学习盲文,教他们用指尖“看”世界,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当时,特殊教育群体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还不高,横亘在前的问题极为现实。首先是招生难,因为当时信息传播不广,很多偏远地区难免遗漏,并且很多残疾孩子的家长缺乏让孩子受教育的理念。为了让每一个适龄盲童都有上学的机会,我跟着前辈们一起到山区、沿海去摸排情况、动员家长。就这样,我们努力把盲童一个个带到学校接受教育。其次是教师群体收入不高,我们特教老师更是如此。也许是对于特教事业和教师身份的认同,更也许是难以割舍对孩子们的牵挂,同事们秉持特教人的初心,甘守清贫,凝心聚力,共同想方设法为特教事业的发展尽力,走过了一段颇为艰难却又极有意义的历程。那时,盲生部的师资不足,生活教师不够,学生周末没有人看护,教师们主动承担起周末的值班任务。每到周五下午,轮到周末值班的教师就用自行车载着自己的被褥到学校看护学生。缺少音乐教师,我们的一位老教师便自学风琴,用风琴给孩子们伴奏,还渐渐摸索,教孩子们口琴、笛子、二胡等乐器。当我们带学生去参加比赛或演出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赞。后来,残奥会冠军郑培峰也到盲生部工作,还引入学生按摩(手法)技能的课程,极大拓宽了学生的就业之路。2002年,莆田市聋哑学校更名为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之后,合并了位于梧塘镇的原莆田县聋哑学校。特教事业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9月,3个教学点搬迁到现在位于涵江高林街的新校区,并设立了听障部、视障部、智障部3个部门,逐渐规范提升了教学运行机制。“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特殊教育放在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政策保障显著加强、投入力度明显增加,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对残疾学生的补助也逐年提高。莆田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3座配备现代先进设备的教学楼、崭新的塑胶大操场、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新建成的综合大楼也投入使用,各种功能室更是一应俱全。传统的课堂教育正逐步向融合教育转变,视障听障孩子的教学保障和教学方式趋于成熟,孤独症和多重残疾孩子的教学课题不断改进。随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保障力度越来越大,残疾人正受到全社会关爱。特别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和免费人工耳蜗植入的推广,使被命运关闭“生命耳机”的孩子们,拥有了重新听见、开口表达的机会,听障部“无新生报名”的局面,就是最好的证明。“招不到学生”却让我们倍感欣慰。    近年来,我们视障部、听障部的许多学生参加高校残疾人单招考试,有的学生考进了北京联合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7日,我曾经的学生黄镇宇怀着当一名播音主持人的梦想,成为福建省首位参加普通高考的全盲考生。2023年8月,他收到了江西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也为更多的盲人追求自己梦想树立了样板。时光如水,这些年我见证了莆田特殊教育的发展。我深深感受到,社会越进步,人们对特殊教育也就越理解,对残疾人群也更关怀更接纳。而特殊教育人必将薪火相传,共助残障孩子高飞远翔。